2025年4月25日(周五)下午2:00,在济宁太白湖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发展”培训会议上,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主任翟亚坤代表学校出席并作《知识产权——创新驱动发展的刚性需求》专题讲座。

 

讲座围绕“专利转化运用”主题,结合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经验,深度剖析了从政策落地到实践路径的完整链条,并首次公开某高职院校专利转化率位居湖南省职业院校榜首的标杆案例,为参会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发展样本。翟亚坤主任指出,2024年八部委联合发布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从顶层设计层面构建了“一平台、两端点、三个库、四步走”的转化体系。她强调:“当前专利转化已从‘单点突破’进入‘系统推进’阶段,企业需抓住政策窗口期。”

针对高校、企业普遍面临的“专利束之高阁”困境,翟亚坤主任提出标准化实施路径:

1.全面盘点:建立动态专利库,对2023年前授权专利进行地毯式梳理,2024年新增专利实时入库,重点产业专利优先标注。

2.市场评价:采用“发明人自评+专家集中评”双机制,从技术成熟度、应用场景、产业化前景三维筛选高价值专利。

3.精准推广:根据专利属性选择转让、许可或自行产业化路径,形成可追溯的转化资源库。

4.增量优化:通过企业需求反哺科研方向,形成“需求-研发-转化”的闭环。

在案例解析中,翟亚坤主任特别强调三大核心策略:

1.科教融汇:将企业真实需求融入教学,如济宁市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直接对接本地产业需求;

2.平台赋能:依托山东省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网点等7大平台,提供专利导航、预警分析等全流程服务;

3.人才驱动:培养既懂技术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

翟亚坤主任讲座为参会企业指明方向:专利转化不再是简单的“卖专利”,而是需要构建“筛选-培育-运营-保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透露,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已与太白湖新区多家企业建立专利转化合作,下一步将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利池。太白湖新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引入产学研用多方资源,打造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新区模式”。